对话大运河|徐继宏:运河古镇应抢占先机 做好文化资源的活化、转化文章 世界快看点


来源: 杭州日报

编者按:千年古镇如何重拾魅力与活力?6月17日,第二届中国大运河古镇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编者按:

千年古镇如何重拾魅力与活力?6月17日,第二届中国大运河古镇发展研讨会在临平区举行。研讨会以“大运河古为今用 新时代创新发展”为主题,邀请了数十位历史、文化、旅游等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大运河畔,共同探讨运河古镇的保护与创新之路。即日起杭州新闻推出“对话大运河”专家访谈录,与各地专家学者来一次面对面的文化交流与思想“碰撞”。

01:29

本期对话专家:徐继宏(中国文化报浙江记者站站长、《浙江文化和旅游》主编、浙江数字文旅产业研究所所长)

新时代下,运河古镇要实现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,就要在保护与开发中把握好文化力的挖掘、创新力的开发和传播力的增效。

当前,许多古镇在旅游产业开发建设中,存在表象化、雷同化、模板化的共性问题。因此,运河古镇的发展更应以在地文化为根、周边文化为脉、中华文化为体,挖掘文化基因、激活文化底蕴、营造文化场景、打造文化高地。

通过数字赋能文旅,古镇可以将运河沿岸的历史、文化、民间故事等,以数字空间形式进行展陈,为文旅融合打造新空间。古镇也可以通过新媒体、自媒体等打造传播闭环,让更多走进古镇的人成为运河故事的传播者、运河文化的建设者。

在此基础上,运河沿岸古镇更要抢占先机、变革创新,做好“文化+”“旅游+”“融合+”三篇大文章。通过文化资源挖掘,各地要讲好运河与古镇的故事,以文化人、以文兴镇,实现人文环境、自然风光与旅游观光、时尚休闲、研学体育等多元业态的有机结合。

以塘栖古镇为例,我们就是要做好水、桥、船、街、人、食、景等要素整合的文章。比如,以“水”为核,塘栖可以充分利用江南水乡的水道、河道等优势,提供垂钓、桨板等水上体育休闲项目,打造体育休闲旅游地;以“桥”为链,塘栖可以依托京杭大运河上的唯一一座七孔桥——广济桥,开展时装秀、旗袍秀、灯光秀等时尚展演活动,打造时尚休闲旅游地;以“媒”为介,通过现代传播技术,塘栖可以将丁山湖、超山梅花、塘栖枇杷、法根糕点等代表性的文化和旅游元素串联起来,形成商农文旅融合的产业链,打造品质休闲旅游地。

由此,塘栖古镇有望被打造成为“小而精、精而美、美而古、古而潮”的大运河古镇新城,以及集“农文旅体学,吃住游购娱”于一体的文旅体综合体,才能实现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美丽蝶变。

[责任编辑:]

推荐内容